中原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
一、平台基本情況 中原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現有專職研究人員30人左右,并全部頒發有聘書,因工作關系,每年研究人員會有小幅調整。其中,教授9人,占專職研究人員總人數的32%;副高以上職稱16人,約占專職研究人員總人數的57%;專職研究人員中97%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并有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人文社科類)1人。 二、優勢特色與階段性成果 中原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立足中原文獻,下分“中原文獻整理”“中原文獻研究”“中原文化研究”“中原語料整理和研究”四個研究方向,堅持以文獻整理與理論研究并重為特色,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結合為亮點,在2021年度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在科研方面,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8項;發表CSSCI論文19篇。在研究特色方面,以中原語言文學、中原文化、中原文獻、中原音韻研究為基點,以保護與應用黃河流域傳統文化資源為使命,以繼承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原文化當代價值、推動中原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形成了如下研究内容:(1)中原文獻整理與研究。以文獻整理、詩文批評、宗教文學為視阈,以黃河流域古代中原作家為觀照内容,重視對中原古代别集的整理及傳播接受研究。現階段在黃河流域古代中原作家别集的整理與研究方面成績尤為突出,出版《中州文獻總錄》《元稹集校注》(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翁方綱文獻輯刊》《曆史的倒影:元稹接受史》《支遁集校注》《支遁接受研究》《王越集校注》等著作多部。目前正有序推進《中原文獻鈎沉》和《中州全書》的編纂工作。(2)新時代中原作家研究。以新時代小說叙事、中原作家群、文藝思潮為視阈,重視黃河流域新時代中原作家的叙事特征和創作生态研究。以叙述學為切入點,運用文獻整理、文本細讀、曆史研究等方法,形成了“從形式分析進入意義”的研究範式,産生較大影響。同時,成立有“新世紀河南作家研究”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對河南作家的創作特征、文化生态進行考察,推動了河南文學研究。(3)中原語料整理與研究。在國家大力開展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背景下,依托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地域優勢,開展中原地區漢語方言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本方向已承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之“河南漢語方言調查·長垣”,完成長垣方言的語言資源數據庫建設工作,并對河洛大鼓書詞、懷梆等曲藝的語言系統進行了調查。(4)社會服務。重視特色與應用研究,秉承科研服務社會的思想,着眼于中原文化生态理念,以适應“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要求。現已在中原文化資源開發與規劃、古文經典價值的當代利用與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呂友仁教授的《五禮通考》和《禮記講讀》,長期被中國重汽集團柳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分别采納為集團員工、中層幹部培訓專用教材。
|